華人世界第一強運網站

成功無他 用運則強

強運八字學教室 ─ 如何正確判斷身強身弱

(如您對本文有興趣,想學習命理知識與強運方法,歡迎加入本網「強運八字星紫法 ─ 盲法 占星 易卦  強運法」FB社團)


(本文係針對八字研究者或有興趣的朋友撰寫,閱讀前您必須具備相關知識)

一般人學習八字,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判斷身強、身弱。

因為判斷出了身強身弱,才有辦法進一步來決定要用的喜用神是哪些,這樣也才能針對命局的優點與缺點提出看法。

「強運八字學」所用的身強身弱判斷法則,是與一般坊間通用的傳統看法,有所不同。


【傳統的八字學的判斷法】

將八字中生旺日元的歸於一組,另外會剋、洩、挫日元的歸於一組,兩組相比較,如果生旺日元那組的較強,就是身強,反之就是身弱。

也就是說:「正偏印+比肩、劫財(含日元)」一組,「食神、傷官+正財、偏財+正官、七煞」一組。如:

「正偏印+比肩、劫財(含日元)」≧「食神、傷官+正財、偏財+正官、七煞」=身強

「正偏印+比肩、劫財(含日元)」<「食神、傷官+正財、偏財+正官、七煞」=身弱

此種判斷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易學,缺點是完全不合五行本質與八字運作邏輯。

例如日元為金,生旺日元的會有土金,而剋洩日元的卻有火、水、木三股勢力。這樣依大數法則平均下來,會變成日元弱的

人比較多,這樣不太符合八字所要求的宇宙能量平均分配、相互制衡的法則。

這樣的結果,會將許多屬於日元旺的人,卻歸於日元弱的範圍去,在喜用神的取用上,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。

那是否有比較合理的判斷法則呢?


【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法】


【貪生忘剋】法則

依五行學說,火土金水木,代表宇宙能量的五種型態,這些能量因為磁力相吸的關係,會先尋找與其相生者進行作用,而非直接與能量相斥的相互對抗,這個在五行學上稱為「貪生忘剋」。

被生者,會讓生者用多少能量來生,必須看自己本身能量程度而定,就像星球間的相互引力,必須視彼此星球的質量而定。

而超過被生者所能吸引的能量,因為已脫逸了兩者間的引力,因此會轉而去剋、挫其他對抗的能量。

在八字中也有此種概念,稱之為「通關」。

例如金會剋木,但是如果中間有了水,反而金會去轉生水,而不來剋木。

但是此種看法只是單純地敘述一種狀態而已,五行的作用除了「質」的效果之外,還必須考慮到「量」的作用。

如前例,如果金的數量極多,而水只有一小部分時,因為金的數量極多,雖然會生少量的水,但多出來的金,還是會去越過水,而生剋木的效果,所以木還是不免被剋。

因此在分析八字時,除了「質」之外,更必須考量到「量」的作用,這樣才合於五行運作的邏輯。

「八字強運學」判斷身強、身弱的標準,就是依據此種理論所建立。

在實際運作上,請參閱以下的案例說明,即可知與傳統八字學的看法,在運作上有何不同。


【案例一】

有某命例日元為木,含比肩、劫財共有2單位能量。命局中,七煞、正官屬金,共有6單位能量。而正印、偏印屬土,共2單位能量。

如果我們按傳統的看法來解:

~傳統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★圖例


 

也就是生旺日元為一組,剋制日元為一組,兩組相減。如3單位的水加上2單位的日元木,為5單位。然後在去減6單位的金,得出-1單位的結果,因此日元為弱。


~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但是,如果我們考慮到能量間的引力作用,以及「貪生忘剋」法則。則此時金水會因相生而先作用,亦即金6單位的能量,會先受到水能量的吸引,而有3單位去生水,而多出來的3單位,因為無法被吸引,因此會逸出而去剋木。

此時木2單位受金3單位來剋,成為─1單位,因此身弱。

★圖例

 

 

在這裡,強運八字學與傳統的八字學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,那到底不同處在哪裡?

傳統見解是將印綬水與日元木兩者相加,再來與官煞金比較,看何者為大。

而強運八字學,則是考慮到印綬水會去化洩官煞金的情形。因此先讓官煞金扣除印綬水,得出來的餘額,如為正數,才有辦法「越過」印綬水,去剋制日元木。

因此雖然結果一樣,但是論證方法完全不同。

 

之所以不能將印綬與比劫「加在一起」來處理的理由如下:

1. 印綬與比劫、日元,本來就是不同的五行,如果可以加在一起,那相生的五行,豈不都可加在一起了。如比劫生財星、財星生官煞、官煞生印綬等。那五行十神的作用完全都會喪失,其理甚明。

2. 在八字格局之中(不論特殊格),「身弱喜印綬來生、比劫來助」,如果已經將印綬加上比劫,那又哪裡來的印綬來生?這樣全加在一起,要成立「身弱」的比率,豈不是少了很多?

3. 八字中有所謂的「土多金埋、水多木漂、火多土焦…」等等,如果兩者視為一體,那如何有這些原則的適用。

這樣應該會有人問:如果這樣,哪如何來表示「印綬生比劫」這一個功能呢?

其實在八字上,「生」的意義就是「護衛」,也就是官煞會剋日元,但是如果有印綬的話,因為官煞會生印綬,使得官煞無法來剋制日元。同理,印綬會剋食傷,但是局中如果比肩、劫財強旺,那印綬會先去生比肩、劫財,那剋食傷的力量就小了很多。

這個也就是先前說的「貪生忘剋」法則。

「貪生忘剋法則」,在以上的情形,似乎還沒有辦法明顯地表現出「傳統八字學見解」與「強運八字學」的不同,但請接著看以下的案例,就會十分地清楚了。

 

【案例二】

有某命例日元為木,含比肩、劫財共有4單位能量。命局中,食神、傷官屬火,共有2單位能量。而正財、偏財屬土,共3單位能量。

如果我們按傳統的看法來解:

~傳統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傳統的見解,一樣是將生旺日元的作一組,挫洩日元的作一組,因此4單位的木,被火洩掉2單位,又被土挫掉3單位,因此為-1單位,日元為弱。

★圖例

 

 

~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根據「貪生忘剋」法則,4單位的日元木,遇火則會先去生火,所以火會以本身的質量為基礎,去洩掉木2單位的能量。因此木還剩有2單位的能量去活動。

這時土3單位中,會有2單位先去吸引火2單位的能量,但還有1單位的能量並不受火土之間的引力牽引,而飄逸在外。因此會遭遇日元木2單位的能量,產生木剋土、土挫木的情形,結果木2單位勝於土1單位,日元為旺。

★圖例

 

 

所以從以上的案例來看,「傳統八字學」與「強運八字學」所判斷的身強身弱,已經會出現不同的答案了。

就以上的結果來看,傳統見解的解法,因為日元為弱,因此用神為水木,忌神為火。

但在強運八字學的解法中,因為日元為旺,必須削減其能量。而因為土的能量比火的能量強,因此以土為用神較當。也就是說,以何者能有較高的能量來挫洩用神而定,而忌仇神則是水木。

在此,我們再用一個完整的案例來說明。

【案例三】

某命格:日元木加比劫為6單位、印綬水為3單位、官煞金為5單位、食傷火為2單位、財星土為3單位。

傳統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我們先用傳統的看法來解:首先,日元木與印綬水共3+6共9單位,去扣官煞金5單位,餘4單位。在去扣火2單位與土3單位,為─1單位,因此身弱。

日元為弱,而削減日元者以官煞金為最強,在局中必為忌神,而以印綬水既可作金木間通關之用,又可生旺日元甲,因此以印綬水為用神,日元木則為喜神。

★圖例

 

~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標準~

接著我們用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標準來解。

第一步:印綬水與日元木是兩件事,不應該加在一起。前面已經說過了。

第二步:看官煞與印綬的關係,因為官煞金5單位中有3單位被印綬水洩去,因此官煞金有2單位能量逸脫出金水間的引力。

第三步:金逸脫出的2單位能量去剋木,使木餘下4單位能量。

第四步:看日元比劫與食傷的關係,木4單位被火2單位洩去,此時仍餘2單位。

第五步:觀察食傷與財星的關係,此時財星土3單位中,有2單位可由火2單位來洩,尚餘1單位。

第六步:土逸脫出火土間引力的1單位,去挫木尚餘的2單位,最後木仍剩1單位。

因為水木仍為正數,日元為旺。該八字以財星土能量最強(本局印綬不弱,官煞會生印綬,因此不取官煞)。最能達成「抑強」的目的,因此以之為用神,火為喜神。而因為日元的旺度超過印綬水,因此日元木為忌神、仇神為印綬水。
(至於金應當視為「閒神」,或者有用的「助神」,我們將另文討論)

★圖例

 

 

從以上的比較,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:強運八字學對於日元強弱的判斷,與傳統八字學不同之處。

兩者看法何者論命較為準確?我們經過非常大量的命例驗證,可以很肯定地說:強運八字學的判斷標準,的確遠勝於坊間所用的傳統八字學。有空我們將會再舉出更多實際的命例來作佐證。

不過請注意的是:本文的說明,還只是在概念的闡析而已。實際論命上,當然沒有如此單純。

在判斷八字身強身弱之前,還必須正確地根據月令生旺,以及干支上下生剋的關係,是否有五合、三合、六合、三會等情形,方能正確地進行八字中每一個干支能量單元的計算,賦予每一個干支計量的評價。

在掌握每一個五行的能量比例之後,也才能準確地分析日元的身強、身弱。

另外,本文是從抽象的角度來說明何謂「貪生忘剋」,但在實際判斷上,還會因為在八字中位置的不同,能量間的作用必須予以斟酌。

例如同樣的是金生水、金剋木,在天干中,如果排列是

庚(金)壬(水)甲(木日元),效果就大於

壬(水)庚(金)甲(木日元),

這是因為前者在位置上,金與水位置較近,而且隔干於日元木之間,因此「貪生忘剋」的效果較為明顯。這在八字上也叫做「通關」。

而後者因為金緊鄰於木,因此比較會直接先去剋木,但這不代表不會先去生水,只不過會剋木作用會比前例的更為直接。

傳統見解在此認為金會剋木而不再去生水,這是沒有考慮到八字整體循環作用的關係。

根據以上的說明,應當已將相關概念解釋得很清楚了,我們接下來將會再繼續介紹其他「強運八字學」所不同於傳統八字學的看法,敬請期待!


(以上文章由  本網創辦人  柏庭康  老師撰寫,如需轉載引用,請先得同意)

 

返回列表